忌用核桃待客或作裝飾物
認為這是不吉祥的
忌送黃花
傳統的習俗認為:黃色花象徵不忠誠
傳統法國餐包含哪六道菜?
餐前、餐中、餐後是以飲用時機來劃分
法國餐的特點來說,先喝開胃酒,亦可搭配一些開胃小點
然後依照濃湯、冷盤、主菜
(肉類或家禽、海鮮)、甜點和飲料(咖啡或茶)
餐中酒主要是搭配主菜,最後則是餐後酒
1.餐前酒:主要目的是增加食慾
(1) 源起:
為Aperitif,源自於拉丁文的”aperare”,是打開的意思
在吃飯前先將食慾(味覺)打開,也就是台灣人的開胃,所以又稱為開胃酒
餐前酒在國外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將喝餐前酒的這一段時間,作為社交或聯絡感情的最佳時機
在古羅馬時代,人們習慣以蜂蜜酒當作開胃酒,中世紀則用香料酒來增進食慾
(2) 餐前酒大部分是指雞尾酒,如雪莉酒、苦艾酒,或香檳
所以,常見的雞尾酒曼哈頓、馬丁尼、螺絲起子、血腥瑪莉等,或是Hi-Ball類的調酒,以及水割的威士忌,都適合在餐前飲用
(3) 酒精濃度:
9~40%不等(因為雞尾酒會加糖漿、果汁或汽水而被稀釋,原本40%的威士忌加水後,濃度亦會降低)
2.佐餐酒:
法國葡萄酒的出現,就是為了搭配種類繁多且美味的法國菜
因此有其一定的搭配方式,通常餐與酒的搭配方法有二:
(1)傳統原則:
為「紅肉配紅酒;白肉配白酒」,重視原味口感或怕出錯者,可依此原則搭配
(2)現代的搭配方方法:
認為「任何食物均可搭配任何的酒」,傾向於個人喜好
它沒有硬性規定,只要遵循下列幾項簡單的原則:
A-清淡的食物:避免搭配太濃郁的葡萄酒,以免影響食物原味
B-酸味食物:選擇酸度相等的酒搭配
C-甜味食物:選擇甜度相等或較明顯的酒搭配
D-鹹味食物:以甜味型葡萄酒作對比
E-如果真的沒把握,就來一杯啤酒吧
(3)酒精濃度:11~15%不等
(4)除了葡萄酒,有些人會因個人喜好而選擇威士忌、清酒、高梁酒來搭餐
較不會失誤的是:
以清酒搭配日式料理,高梁酒配花生最典型
至於威士忌,可搭配歐式料理
3. 餐後酒:主要作用為消除油膩的感覺,或是幫助消化
(1) 一般以干邑白蘭地、波特酒、甜葡萄酒(如索甸)或香甜酒(或稱利口酒)最為餐後酒
而香甜酒的種類多樣,像咖啡酒、奶酒、柑橘酒、蜂蜜酒等皆屬之,其中以香甜酒調的雞尾酒,如綠色蚱蜢、愛爾蘭咖啡、卡路亞牛奶酒、螺絲起子等皆是
(2) 酒精濃度:
20~40%不等(如白蘭地40%、波特酒20%、索甸15%、咖啡香甜酒20%、奶酒17%)
開胃酒,這是飯前飲的酒,能增加食欲
適合於開胃酒的酒類品種很多,傳統的開胃酒品種大多是味美思(Vermouth)、雪利酒(Sherry),這些酒大多加過香料或一些植物性原料,用於增加酒的風味
現代的開胃酒大多是調配酒,用葡萄酒或烈性酒作酒基,加入植物性原料的浸泡物或在蒸餾時加入這些原料
佐餐酒,是在進餐時飲的酒,常用葡萄酒
在西方,有喝飯后酒的習俗,飯后酒的種類主要是:白蘭地和利口酒(liqueur)
利口酒也是一種烈性酒,但其風味是由加入的香料決定的
制作方法主要有兩種
一種是將風味料浸泡在烈性酒中
另一種方法是加入香料后進行蒸餾
都要加入糖漿作為甜味劑。故利口酒都是甜酒
飲食習慣
吃一餐可以用掉2~3小時的時間,因為他們享用食物非常的講究
在法國,一般餐廳的營業時間為12:00pm-2:30pm;7:00pm-1:00am
在點主菜之前,通常要先來一杯前酒,不喝酒的人可以點礦泉水,但一杯礦泉水的價錢可能貴過一瓶葡萄酒
不但有飯前酒,而且還有飯前菜
法國人的飯前開胃小菜,種類繁多,比較特殊而普遍的是蝸牛
所以...
某亞就算多灌了幾瓶酒其實也不會醉?
還有...她把那個煮成花茶應該是沒差的吧
反正花瓣都留在鍋子裡了
- Aug 11 Tue 2009 18:44
法國文化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